薩哉爾璨 (Sa Za Er'Zun),藏語中的創世紀第一鐘聲,時間與空間最初的萌生之地,所有世界的的交點,所有一切的匯集,凌駕於一切之上,是虛無,也是存在,萬物真理的最初本質。

星期一, 10月 09, 2006

對於台灣人,一個更開放的國際化理性思維

企業家或者實業家喜歡用一個叫做"國際觀(Inernational Vision)"的字眼 ,感覺似乎是一種遠見,一種文明,一種先進不落俗套的正面概念,雖然這麼說它依然有負面的評議,但的確,事實上依然是正面遠大於負面,特別是對於這個四面環海的小島。

國際化是一種很前衛的字眼,也是一個商業色彩濃厚的用詞,或者可以說他是資本主義的模式,同時也能解釋身為一種18世紀大航海時代的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殘留色彩。所謂的台灣兩岸議題可以受到如此小心翼翼進行,一個國家(或者獨立政權)的選舉可以贏得眾多世界新聞的國際版面,是因為有些地方我們將他國際"化"了。一個僅僅3萬6千平方公里的的小島,連非洲隨便一個面積都大上幾十倍的國家都不一定有機會站上CNN和BBC,一個小島對於世界其實有這樣大的影響,不是沒有他的道理,而是一種潛在的先天本質。

開放的思維,這是台灣的特色,這塊土地上很容易接納來自外來的東西,雖然說新加坡也是有點類似,但是和新加坡狀況不同,台灣的接受方式非常不受約束,不管好壞通通近來,都有機會躍上檯面,只要能夠不和我當下利益牴觸的東西,不管是什麼國家甚至是火星人都可以歡迎。

提到開放,一般民眾對於新事物的接納度比較其他國家高,因為台灣的環境是非常複雜的,地理位置緊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和世界第三(第四?)大經濟體日本,又受到隔著太平洋遠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深厚影響,同樣的對於東南亞的國家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實際上,已經站在世界主要航道的台灣,對於新事物的接收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新事物也很容易被其他東西雜揉共存,形成了一種先天上的文化複雜,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其實一般民眾對於新事物的接納程度是非常高的,因為日常生活早已經被息息相關的影響。

但是全盤接收,不見得有益處,蘋果日報的香港式八卦新聞行為的影響就是個例子,90-95年代的台灣新聞,可能有些時候會做出很越軌的報導但是還是有個底限,直到蘋果日報以驚人姿態的登陸傳媒界以後,大幅度且誇張的報導方式,毫無忌諱的爆料行為,至今已經深深改變了改變台灣的媒體生態,而他"天外飛來一筆"的結果,過度自由化加上誇張化的新聞帶來的是負面的影響居多...

因為我們對於大量進出的新事物沒有好好整理歸納的技巧,全世界把新聞管制和其他資訊的管制的最嚴謹的有兩個國家,一個是中共,一個是北韓,但是台灣號稱全世界最民主且最過度自由的土地(不包括無政府國家),事實上沒有這種規範力量存在,限制言論自由或者其他自由是個很大的政治包袱,被貼上這個標籤的政治人物一般是不會有太好的支持率,所以自然不會有任何約束力量,新事物如同潮水一般湧進,而被改變的事物有如同瘟疫一樣爆炸似的透過台灣擴展而來。

那麼為了約束所以封閉自主好嗎?其實就算是好的也沒有那種力量存在,但是以台灣的格局來看,走向開放和國際是唯一的路徑,因為如同前面所說的,我們有這種國際化的先天優勢,但是好像很多人都忽略了,為何外資會大量買進台灣股票,為何有國際大企業直接站在台灣的設立新的支部落腳,然而好像先知都是外國人,好像國際的大型CEO都才有遠見,身為這塊土地的人卻喜歡往外跑,卻不知自己腳上站著的是一塊寶地。

隔一個海岸是金磚四國之一的中國大陸,一個獲利率極高的市場,但同時也是個風險很高的領域,直接登錄撈金利潤雄厚,不過卻有風險。中國大陸對外的金融體系不是很健全,且貪污嚴重,政府行政效率和體系複雜,其實這方面和巴西類似,這些會添加額外的風險,且造成的成本依然可觀,於是外資習慣先投資台灣在大陸有設廠的公司,已站在台灣的金融業為基礎,和國際接軌降低風險。其實這是一種模式,也是一種極為巨大的優勢,很多會想為什麼不直接設在日本韓國或者東南亞其他國家,首先是日本的企業力量強大且影響根深蒂固,很多企業有自己的銀行,換言之,外資要透過日本這個已經有很強的企業勢力佔據的體系並不容易,韓國的情況比較中庸,但是民族性的僵化其實依然會添加額外風險,東南亞其他國家,雖然經濟都有大幅度成長,但是一些體系的完整和與中國之經濟交流的整合度會造成風險。

台灣這個地區不一樣的原因是本身屬於很多不明朗的灰色政策,灰色結構和灰色體系之下,反而創造了更大的彈性和發展空間,同樣的台灣的經理人在和許多國家比較起來也會比其他國家了解當地和與中國以及其他亞洲的完整角度,更有在地化的思維。外資可以利用在台灣與大陸之間的貿易優惠來投資賺取獲利,法人也可以利用完整且和國際同步的金融體系操作,事實上現況是這樣,但是目前我們處在一個給人開發的被動階段,必須要轉變為自我的自知的主動將自己所擁有的變成真正的資產。

事實上台灣早在90年代就有提起遠東金融貿易中心的概念,其實這是必然的發展路徑,一昧的先安內再攘外的作法和政策是不切實際的,必須妥善的安排開放的國際化道路,才能善用這個得天獨厚的資源創造新的獲利和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